眼睑痉挛的危险因素

MarkA.StacyM.D.,PadmaR.Mahant,M.D.

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巴罗神经学研究所

背景

眼睑痉挛是一种局限性肌张力障碍,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持续性眼轮匝肌与额肌收缩。眼睑痉挛的发病率约为每5/10万人。流行病学研究显示7%至27.8%的患者具有家族史,有假说认为存在一种常染色体显性多基因遗传模式。眼睑痉挛的基因学研究存在多种困难,包括发病率相对较低、对有症状的或表型遗传的亲属进行检查的地域障碍。

眼睑痉挛的临床表现包括不自主的眼睑闭合,可因强光、风、污染、烟雾、情绪压力、疲劳刺激加重。眼睑闭合可影响阅读、驾驶、看电视等其他视觉活动,但很少引起球后疼痛。眼睑痉挛可伴其他肌张力障碍,例如口下颌与颈部肌张力障碍,通常在60~80多岁之间发病。原发性与继发性的眼睑痉挛之间没有临床表现的差异,但是原发性眼睑痉挛有时可通过触摸脸部、唱歌、说话、挤压皮肤等动作缓解。

眼睑痉挛与其他肌张力障碍可伴有震颤、磨牙、书写痉挛、不宁腿或有震颤或肌张力障碍家族史。可因强光、风、污染、压力加重。与肌张力障碍相关的口服药物有镇静药、高血压药及止吐药。

一项近期有关欧洲肌张力障碍的调查研究显示在名肌张力障碍患者中有28.9%存在眼睑痉挛,仅次于颈部肌张力障碍。其中女性人数是男性的2.3倍,平均病程为4.7年。研究人员注意到所有病人在40-60岁间起病,超过一半的人报告身体其他部位受累。该研究中还纳入了颅面部创伤或肌张力障碍或震颤障碍的家族史。

一些基因与肌张力障碍相关。此外,相比口下颌肌张力障碍患者,眼睑痉挛患者的强迫症发病率更高。不自主的眼睑闭合需要与大量疾病进行鉴别诊断,但本文中未详细涉及。

表1原发性肌张力障碍的临床与分子学信息

疾病名称/基因符号

染色体定位

遗传方式

分型

DYT1

9q34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儿童及青少年;四肢起病

DYT2

未知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西班牙吉普赛人;未明确

DYT3

Xq13

X连锁隐性遗传

帕金森相关肌张力障碍(菲律宾Lubag)

DYT4

未知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澳大利亚裔的耳语发生障碍

DYT5/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

14q22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

DYT6

8p21-p22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门诺派教徒/阿米什教徒以面部/眼部/颈部或四肢痉挛起病的肌张力障碍;儿童或成人期起病

DYT7

18p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德裔家族;成人颈部、面部或四肢痉挛起病

DYT8

2q33-q35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发作性肌张力障碍;发作性手足徐动症;可能与DYT10相同

DYT9

1p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发作性手足徐动症伴共济失调及强直状态

DYT10

未知

发作性运动性舞蹈徐动症;可能与DYT8相同

DYT11

未知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肌阵挛性肌张力障碍;遗传性酒精反应性肌阵挛

DYT12

19q13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早发性帕金森综合征

LDYT

线粒体DNA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表2:不自主眼睑闭合的相关疾病

生理学——LED诱导

肌阵挛

代谢性疾病——铜蓝蛋白缺乏症、Wilson病

视网膜相关——腮肌或眼肌受累

药物致病

皮质醇——CJD,JME

l迟缓性

口下颌肌痉挛——双侧受累可达3%

l急性肌张力障碍

手足搐搦

l多巴反应性

面瘫后面肌联动

l锂剂

肌纤维颤搐

环境毒素致病

髓内脑干病变

催泪瓦斯

污染

癫痫

化学烧伤引起的局部眼部损伤

眼睑无力

周围神经损伤

动眼神经麻痹

伴LOC的创伤后表现

重症肌无力,肌无力综合征

拔牙

白喉、肉毒中毒

TMJ

格林巴利

包括脑干前部的中枢受损

肌强直性营养不良

血管性的丘脑、中脑、桥脑受损

眼科疾病

脱髓鞘疾病(多发性硬化)

干眼

脑部肿瘤

睑炎、虹膜炎、葡萄膜炎

感染性疾病

角膜糜烂

畸形

异物

脑积水

畏光

帕金森综合征

青光眼

l帕金森病

l脑炎后震颤麻痹

瞬目过多

l进行性核上性麻痹

情绪压力

lShy-Drager综合征

谈话

lHallervorden-Spatz综合征(苍白球黑质红核色素变性)

左旋多巴、吗啡、溴隐亭、青光眼

运动障碍

瞬目减少

抽动障碍

毒扁豆碱、酒精

舞蹈病

眼睑失用

亨廷顿氏病

生理性

神经棘红细胞增多症

自主性

施登楠氏舞蹈病

睡眠

原发性舞蹈病

反射性

精神心理因素

研究目的

为了明确与收集眼睑痉挛的遗传信息,BEBRF(良性特发性眼睑痉挛研究基金会)资助了首个良性特发性眼睑痉挛家族发病率及临床危险因素的全美评估研究。

该研究的长期目的在于建立一个家族性眼睑痉挛的临床信息数据库,并通过Genehunter遗传演绎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良性特发性眼睑痉挛的候选基因可有助于改善对这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研究方法

年向良性特发性眼睑痉挛研究基金会及亚利桑那州凤凰城的穆罕默德帕金森研究中心的患者发放超过封问卷。

问卷中包含了人口学、个人史(包括年龄、教育程度、出生地、职业);病史、发病年龄、诊断年龄、症状描述、相关情况、生育史、既往诊断、用药史、吸烟与咖啡因摄入史、营养史、化学物质接触史、治疗史;家族史(包括祖辈的国籍、宗教背景、患运动障碍亲属的病史)。

研究结果

本报告中的初步数据基于目前完成的多份调查问卷中的一部分得出。

人口学/个人史结果

眼睑痉挛症状出现的年龄不一,从6岁到84岁都有,平均年龄为53.4岁(表3)。确诊的平均年龄为56.9岁,从起病到确诊平均需要3.3年(表4,图1)。73%的患者为女性(图2)。92%的患者为白人(图3)。72%取得了高中及以上学历(图4)。大多数患者来自美国南部或中西部,26.3%的出生地为南方,29.7%为中西部(图5)。最常见的职业为文书工作,占42.6%(图6)。除了部队人员,工作年限在10-20年之间(表4)。

表3.症状初发与确诊年龄(n=)

均值

可信区间

范围

中位数

症状初发年龄

53.4

[51.8,55]

6-84

53(5%35)

确诊年龄

56.9

[55.5,58.1]

27-84

57(5%45)

症状出现至确诊时间

3.3

[2.4,4.1]

0-40

1年

图1症状初发至确诊时间

表2受访者性别分布

图3受访者的种族分布

初始数据(n=)

图4受访者教育程度

图5受访者出生地

初始数据(n=)

图6受访者职业

初始数据(n=)

表4相关职业的工作时间均值(n=)

分类

平均时间(年)

可信区间

文书工作

19.55

[16.24,22.86]

医疗

19.13

[13.55,24.71]

销售

18.23

[13.55,22.90]

金属制造

10.40

[3.27,17.53]

化学品制造

16.00

[4.93,27.07]

建筑

20.00

[8.74,31.26]

工程

19.25

**只有4个记录

部队

4.45

[3.17,5.73]

教学

15.39

[10.01,20.76]

其他

19.77

[10.89,25.65]

表5初始症状

N

%

抽搐

65

31.1

眨眼

62.2

不自主的眼睑闭合

53.1

剧烈的持续性的眼睑闭合

30

28.7

其他

52

24.8

表6受访者震颤情况(n=)

描述

报告百分比

任一震颤

22.2%

头部

11.9%

下颌

9.7%

上肢

6.5%

躯干

0.5%

下肢

2.2%

图7初始症状前的眼部情况

n=

表7出生情况(n=)

情况

比例

患者未提供信息

22.7%

早产

1.1%

妊娠并发症

6.9%

分娩并发症

2.2%

复苏/辅助呼吸史

0.5%

表8其他疾病(依据受访者报告)(n=)

情况

报告数

眼睑痉挛前发病?

头部创伤/脑震荡

14.1%(28)

14/19

面部创伤

n.a.

脑部肿瘤或占位

0.5%(1)

未知

帕金森病

n.a.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

n.a.

多系统萎缩

n.a.

Shy-Drager综合征

n.a.

抽动秽语综合征

n.a.

舞蹈病

n.a.

中风

1.0%(2)

0/1

肌强直

n.a.

重症肌无力

n.a.

抑郁

6.5%(12)

4/10

双向障碍

n.a.

焦虑障碍

2.2%(4)

1/3

精神分裂症

n.a.

?仅纳入能提供诊断时年龄的患者

病史

62.2%的患者报告眼睑痉挛的初始症状为瞬目增多,其后为不自主的眼睛闭合,眼睑抽搐,最终变成持续性的眼睑闭合(表5)。25%的病例中具有其他症状,例如畏光、干眼、斜视。22%的患者报告有震颤,其中主要为头部震颤(表6)。31%的患者报告在眼睑痉挛发作前有眼部症状;多数为结膜炎(图7)。11%的患者有过难产或早产史(表7)。其他发病前既往史包括头部创伤(14.1%)、抑郁(6.5%)、焦虑(2.3%)(表7)。家族史结果(表9)。10.5%的患者有运动障碍疾病的阳性家族史。亲属的主要症状为眼睑痉挛,其次有震颤或其他局限性肌张力障碍。

在有阳性家族史的患者中,基于其患病亲属数与遗传关系,37.5%的患者能够进行基因研究。本研究纳入了所有合格的同意与遗传学家交流并参与基因研究的有阳性家族史的患者。其中3.9%的样本得以进行基因研究。

表9有阳性家族史的患者

患者及性别

起病年龄

家族成员

家族成员病情

1.F

-

祖母

-

2.F

-

女儿

-

3.F*

-

侄子

-

4.F*

-

姐妹

-

5.F

母亲

眼睑痉挛

6.F

阿姨

眼睑痉挛

7.M

母亲

眼睑痉挛

8.F

母亲

眼睑痉挛

9.F

父亲

母亲

儿子

眼睑痉挛

震颤

震颤

10.F*

父亲

两个孙子

眼睑痉挛

眼睑痉挛

11.M

父亲

姐妹

眼睑痉挛

眼睑痉挛

12.F*

兄弟

兄弟

姐妹

姐妹

儿子

女儿

眼睑痉挛

帕金森病

眼睑痉挛

口下颌肌痉挛

书写痉挛

眼睑痉挛

13.M

女儿

眼睑痉挛

14.F*

祖母

堂表兄弟

眼睑痉挛

眼睑痉挛

15.F*

祖父

姐妹

眼睑痉挛

眼睑痉挛

16.F

兄弟

眼睑痉挛

*提示患者符合参与基因研究条件

讨论

眼睑痉挛的病因是多方面的。一些患者可能仅为遗传因素,有些患者可能为基因易感型,但需要一种特定的危险因素激发症状的发作。本研究为首次全美最大的眼睑痉挛调查研究,目的在于描述并纳入眼睑痉挛家族,从而进行相关基因学研究。

眼睑痉挛是一种成年期起病的局限性肌张力障碍,通常在五六十岁发病。本研究显示平均起病年龄均值为53.4,与既往研究报告一致。同样,本研究中大多数患者为女性,占73.7%。53%的患者从发病到确诊的时间为一年之内(图1)。诊断时间的加快可能与BEBRF对患者与医疗人员的疾病教育的不懈努力有关。

22%的患者报告有震颤症状,但其他研究中该症状的频率略高,在33%到51%之间。这些数据提示了基底节在眼睑痉挛的病理生理学中的可能作用。眼睑痉挛发病前的头部创伤的数据与Anderson一项包含患者的研究中的数据相似。而本研究中的焦虑抑郁相对其他研究中的18-34%的比例较低,仅为8.7%。

尽管仍需进一步分析数据确认是否本研究与其他研究的结果存在明显差异,但本次调查中抑郁焦虑比例低的可能原因是本次为实名调查。尽管我们向患者保证个人信息,但患者需提供联络信息从而为未来的研究建立相关数据库。

已有数项有关眼睑痉挛的家族发病率研究,下表对上述研究的结果进行了总结。通过对比研究数据显示有家族史的患者肌张力障碍发病率高,尤其是一级亲属具有其他成人期发病的局限性肌张力障碍如斜颈及书写痉挛。我们发现10.5%的患者具有家族性肌张力障碍,这与其他研究一致。尽管对亲属的研究可能会发现更多的家族性眼睑痉挛患者,但目前这仅适用于少量一级亲属,而本研究的样本量过少也不足以进行这样的评估研究。但我们寄希望于未来能够对患者及其家属产生足够的从而进行此类研究。

研究作者

一级亲属患病的患者数

受检查的亲属数

肌张力障碍家族史

运动障碍疾病家族史D/O

其他研究结果

Jankovic/

Orman

名眼睑痉挛、Meige综合征

-

-

6%

Jankovic/Ford

名眼睑痉挛

-

14%

25%

Jankovic/Nutt

名眼睑痉挛

-

9.5%

36.5%

对照组:2%运动D/O

Grandasetal

-

27.8%

19.7%

Stojanovicetal

43名眼睑痉挛、斜颈、书写痉挛

27.6%

Defazioetal

29名眼睑痉挛、Meige综合征

27.6%

患者同辈肌张力障碍比例:4.2%vs对照组0%

Waddyetal

40名眼睑痉挛、斜颈、书写痉挛

21.4%

本研究中有阳性家族史的患者症状出现年龄均值为39.5岁,相比总人群的53.4岁较低。最终的研究结论将评估全部的调查表,对比有无家族史等多种因素,从而确定眼睑痉挛或肌张力障碍阳性家族史患者中是否相比其他患者存在差异。

家族史研究中有6名患者(占总样本量的3.9%)能够进行遗传研究。此外在余下的数据中有另外有20-80个家庭可能具有进行基因分析的资格。

研究结论

家族性发病率及危险因素的问卷调查研究必须进行谨慎研究阐释,我们的研究结果可能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眼睑痉挛这一疾病,通过与遗传学家的共同努力,本研究可能有助于确定致病基因,并最终治愈眼睑痉挛。

参考文献:

1.AndersonRL,PatelBC,HoldsJB,etal.Blepharospasm:Past,Present,andFuture.OphthPlasticandReconstructSurgery;14:-.

2.BehariM,SharmaAK,ChangkakotiS,etal.Case-controlstudyofMeige’ssyndrome.Resultofapilotstudy.Neuroepidemiology;19:-.

3.DefazioG,LivreaP,GuantiG,etal.GeneticContributiontoIdiopathicAdult-OnsetBlepharospasmandCranial-CervicalDystonia.EurNeurol;33:-.

4.Fahn,S.Blepharospasm:AFormofFocalDystonia.AdvNeurol;49:-.

5.GrandasF,ElstonJ,QuinnN,MarsdenCD.Blepharospasm:areviewofpatients.JNeurolNeurosurgPsych;51:-.

6.JankovicJ,FordJ.BlepharospasmandOrofacial-CervicalDystonia:ClinicalandPharmacologicalFindingsinpatients.AnnNeurol;13:-.

7.JankovicJ,NuttJG.BlepharospasmandCranial-CervicalDystonia(Meige’sSyndrome):FamilialOccurrence.AdvNeurol;49:-.

8.JankovicJ,OrmanJ.Blepharospasm:DemographicandClinicalSurveyofPatients.AnnOphthal;16:-.

9.KramerPL,deLeonD,OzeliusL,etal.DystoniageneinAshkenaziJewishpopulationislocatedonchromosome9q32-34.AnnNeurol;27:-.

10.Nutt,JG,HammerstadJP.BlepharospasmandOromandibularDystonia(Meige’sSyndrome)inSisters.AnnNeurol9:-,.

11.StojanovicM,CvetkovicD,KosticVS.AGeneticStudyofIdiopathicFocalDystonias.JNeurol;:-.

12.TolosaES,MartiMJ:Adult-OnsetIdiopathicTorsionDystonias,inWattsRL,KollerWC(eds):MovementDisorders.NewYork:McGraw-Hill,,chap31,pp-.

13.WaddyHM,FletcherNA,HardingAE,MarsdenCD.AGeneticStudyofIdiopathicFocalDystonias.AnnNeurol;29:-.

(以上内容为“肉毒毒素学院”原创编辑,欢迎转载,请在文首注明来源--“肉毒毒素学院”,请勿转载时更改标题及添加广告,谢谢!)

(点击图片查看学习班详情)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好不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rainbown.net/jbgs/2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