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亚健康讲堂夏天来了,10岁以前的

绵绵细雨的春季走了,炎热的夏季悄然上线。

我们都知道夏季里,小朋友冷饮吃多了容易拉肚子,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这个时候其实也是各种传染病高发季节。

那么,夏季有哪些常见的传染疾病,我们又如何去预防?

01

麻疹

麻疹的发病特征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传染性很强。

多见于6个月-5岁的儿童,一般会有发热、咳嗽、咽部充血、眼结膜炎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等症状,一般发疹顺序自上而下、由内向外,最先出现在耳后、脸面等处。

麻疹发病过程

潜伏期:一般10-14天

在亦有短至一周左右的,潜伏期内可有轻度体温上升。

发疹前期: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有发热、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症状。

以眼症状突出,结膜发炎、眼睑水肿、眼泪增多、畏光、下眼睑边缘有一条明显充血横线,对诊断麻疹极有帮助。

出疹期:发热后3-4天

体温可突然升高至40—40.5℃,皮疹开始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

恢复期:出疹后3-4天

皮疹开始消退,消退顺序与出疹时相同,在无合并症发生的情况下,食欲、精神等其他症状也随之好转。

疹退后,皮肤留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7—14天痊愈。

02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的特征

儿童疱疹咽峡炎常见于1-7岁儿童,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夏季为高发季节。

但其主要传播途径除了粪-口途径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而且传播速度较快,所以常常会引起同游玩的孩子一同发病。

除了咽峡部疱疹外,常常伴有高热、咽痛、头痛、颌下淋巴结肿大或压痛等。

03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的特征

细菌性痢疾解便常常夹杂粘液、甚至脓血,便意急切,解便后又始终觉得没有解干净,部分病例可出现发热等症状,又因为这种疾病常常会因为食物源引起,常常还可以出现幼儿园、小学班级集体发病的情况。

04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的特征

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很多小孩最先是出现臀部疹粒,随后出现手、足、口内细小疱疹或溃疡,多伴有低热。

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

05

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的特征

流行性乙型脑炎多发生在10岁以下的儿童,由病毒引起,经蚊虫传播,多见于夏秋季,常伴突发高热、恶心、呕吐、嗜睡。

临床上急起发病,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等,危重症病例多,重型患者病后往往留有后遗症,属于血液传染病。

所以对乙脑最好的预防就是防蚊灭蚊,及时接种乙脑疫苗。

06

传染性结膜炎

传染性结膜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该病常常突然出现眼部烧灼感,疼痛、分泌物增多、双眼充血、甚至出现眼睑肿胀等。

像进入沙子般地滚痛难忍,紧接着眼皮红肿、眼眵多、怕光、流泪。早晨起床时,眼皮常被分泌物粘住,不易睁开。

传染性结膜炎是通过接触传染的眼病,如接触患者用过的毛巾、洗脸用具、水龙头、门把、游泳池的水、公用的玩具等。

所以注意卫生是预防的重点。

预防夏季传染病的办法

当然夏季常见流行病还有很多,例如流脑,水痘,风疹等等,不同的传染病治疗不同,但是基本的预防措施是相似的,生活中我们可以这样来预防,减少小朋友患传染病的几率:

Step1:常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

Step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常洗手,不用手揉眼,不随地吐痰,勤换衣、晒衣被,婴幼儿奶瓶定期消毒;

Step3:夜间做好防蚊工作,尤其是外出游玩时。勤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可一定程度防止皮肤感染、减少蚊虫叮咬;

Step4:科学喂养、增强免疫力,注意合理蔬果、粗粮搭配,避免进食过多高热量食物以做到营养均衡;

Step5:随时根据天气变化穿衣,降低感冒几率;

Step6:适当锻炼,增强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对体温的调节能力,使得孩子更少出现高烧的情况;

注意

很多传染病发病过程中甚至发病前会伴有发热的现象,所以一旦发现孩子发热、及时就医,也应当尽量回避和发热的小孩接触,医院就医也最好戴上口罩,回家要洗手。

如果确诊为传染病,应当采取隔离措施,避免传染给其他人。对于宝宝自己,先前用过的物品应当及时清洗、晾晒、消毒,避免孩子二次感染。

夏季传染病的内容分享就到这里了,希望各位家长都能注意平时的预防工作,防范于未然永远是最好的方式。

文中内容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如何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rainbown.net/zlff/63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