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脉
督脉和督脉的作用
督脉在人体背部正中,有统督全身阳经(大肠,胃、小肠,膀胱、三焦、胆经)的作用,故有“阳脉之海”之称,与脊髓、大脑有密切关系。
督脉的警告信号
督脉阳盛症:角弓反张,项背腰痛,烦躁易怒,失眠多梦。
督脉虚寒症:畏寒肢冷,走路摇摆不定,头晕目眩,神经衰弱,健忘,痴呆以及经脉所过部位的病症,如痔疮、脱肛,子宫脱垂等。
圣原按摩与养生之手法及常用穴位
常见病症的穴位保健:
润肠通便如厕顺——长强穴:
长强穴归属督脉,有治疗便秘、痔疮、腹泻、腰疼、便血、脱肛等作用,长强穴位于尾骨尖端下,尾骨尖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1、缓解治疗痔疮、脱肛、泄泻、痢疾、便秘、便血、肠炎、腹泻、脱肛等;2、缓解治疗腰疼、脊强反折、腰脊、尾骶部疼痛等;3、缓解治疗癫狂、癃淋、阴部湿痒等;4、按摩长强穴,可以增进直肠的收缩,使大便通畅,还能够治疗便秘,而且能迅速止腹泻;5、长时间坚持按压长强穴,具有通任督、调肠腑的功效,对肠炎、腹泻,痔疮、便血、脱肛等疾病,都具有较好的疗效;6、长时间按压长强穴,还对阴囊湿疹、引产、阳痿、精神分裂、癫痫、腰神经痛等病患,具有不错的调理与改善作用。
多用于治疗腰神经痛、癔病、痔疮、泄泻、便秘等疾病。
按摩腰阳关穴缓解治疗月经不调:
腰阳关穴归属督脉,有缓解治疗腰骶痛、坐骨神经痛、月经不调、遗精、阳痿、带下等作用,腰阳关穴位于人体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约与髂脊相平。
祛寒除湿、舒筋活络。腰骶痛、下肢麻痹、坐骨神经痛、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遗精、阳痿等。现代常用于治疗腰骶部病变、坐骨神经痛、盆腔炎等。配肾俞、次髎、委中主治腰腿痛。
关乎存亡的穴位——命门穴:
命门穴归属督脉,位于腰部,有缓解治疗腰痛、肾脏疾病、夜啼哭、精力减退等作用,命门穴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温肾助阳、镇静止痛
1、治疗腰痛、肾脏疾病、夜啼哭、精力减退、疲劳感、老人斑、骨质疏松、青春痘等2、治疗遗尿,尿频,泄泻,遗精,白浊,阳痿,早泄,赤白带下,胎屡坠,五劳七伤,头晕耳鸣,癫痫,惊恐,手足逆冷等3、治疗肾寒阳衰、行走无力、四肢困乏、腿部浮肿、耳部疾病等4、改善性冷感,平衡和恢复性功能现代常用于治疗性功能障碍、前列腺炎、月经不调、慢性肠炎、腰部疾患等。
脊中穴壮阳益气、舒筋活络、治疗腰腿疼痛、风湿痛、腹胀:
脊中穴归属督脉,有壮阳益气、舒筋活络、治疗腰腿疼痛、腹胀等作用。脊中穴位于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舒筋活络、调理气血、壮阳益气1、缓解治疗风湿痛、腰腿疼痛、腰脊强痛等。2、缓解治疗黄疸、暗疮、红血丝、眼睑浮肿、面黄浮肿、油脂旺盛、嘴周痤疮等。3、缓解治疗腹泻、腹胀、小儿疳积、痔疾、脱肛、便血、痢疾等现代常用于治疗腰腿疼痛、风湿痛、黄疸、小儿疳积、癫痫、腹胀。
按摩中枢穴缓解治疗食欲不振、胃痛:
中枢穴归属督脉,有缓解治疗食欲不振、胃痛、腹胀满、呕吐、腰背痛、肝炎等作用,中枢穴位于人体背部,当后正中线上,当第10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生发风气,运化水湿。健脾利湿、清热止痛。本穴位于腰背部,近脾胃,故可治疗胃痛、腹满、饮食不振,本穴属督脉,故又可治疗腰痛、脊强。有强腰补肾,和胃止痛的作用。
食欲不振、胃痛、腹胀满、呕吐、腰背痛、肝炎、胆囊炎、黄疸等。现代常用于治疗胃肠痉挛、胃炎、肝炎等。
至阳穴位壮阳益气、治疗心绞痛、胆囊炎、头痛、失眠:
至阳穴归属督脉,有治疗心绞痛、胆囊炎、头痛、失眠、梦游等作用。至阳穴位于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利胆退黄、宽胸利膈
1、缓解治疗腰背疼痛、胸胁胀痛、腹痛黄疸、脊强、身热等2、缓解治疗咳嗽、气喘、头痛、失眠、嗜睡、梦游等3、缓解治疗壮阳益气、胆囊炎、心绞痛、躁烦、虚胖、乳房松弛等现代常用于治疗胃痉挛、胆绞痛、胆囊炎、膈肌痉挛、肋间神经痛等。
按摩灵台穴缓解治疗咳嗽气喘:
灵台穴归属督脉,有缓解治疗咳嗽气喘、背痛、项强、疔疮、热身等作用,灵台穴位于人体背部,当后正中线上,当第6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益气补阳。
咳嗽,气喘,项强,脊痛,身热,疔疮等。
神奇的作用功效——神道穴:
神道穴归属督脉,有壮阳益气、缓解肩背痛、感冒咳嗽、气喘、失眠健忘、过敏性皮炎等作用。神道穴位于后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五、第六胸椎中央处。(第5胸椎棘突下凹陷处)
壮阳益气
1、缓解治疗颈部酸楚、肩部酸楚、腰脊强、肩背痛等;2、缓解治疗感冒咳嗽、晕眩、心痛、心悸、呼吸困难、情绪不安、红脸、惊悸、怔忡、气喘等;3、壮阳益气、缓解治疗失眠健忘、中风不语等;4、缓解治疗红血丝、毛囊炎、过敏性皮炎等。现代常用于肩背痛、感冒咳嗽、气喘、失眠健忘、过敏性皮炎。
止咳定喘有特效——身柱穴:
身柱穴归属督脉,有补气壮阳、益智健脑、治疗感冒咳嗽、气喘等作用,身柱穴位于后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处。
宣肺止咳、宁神解痉
1、缓解治疗身热头痛、腰脊强痛、抽风、小儿夜啼哭、幼儿体质虚弱、肩膀僵硬等。2、缓解治疗身热、咳嗽、气喘、感冒、哮喘、发热、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百日咳等。3、缓解治疗腹泻、婴儿消化不良、吐乳、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夜晚睡眠不安、发育不良等。4、缓解治疗补气壮阳、益智健脑、面黄肌瘦等现代常用于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癫痫等。
陶道穴改善肺功能、调整气血循环、补益肺气:
陶道穴归属督脉,有改善血循环、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胸痛等作用,陶道穴位于颈部下端,当后正中线上,第一胸椎棘突和第二胸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大椎往下的第一个胸椎就是陶道穴)。
清热解表,宁神截疟
1、改善血循环、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胸痛等;2、缓解脊背酸痛、疟疾、癫狂、角弓反张等。指压陶道穴,可以治疗痔瘘、痔核、裂痔等疾病,此外,此穴还可配合其他穴位用来治疗颈部、肩部,以及相关的内脏病症。
现代临床用于疟疾,癫痫,精神病等症。
感冒发烧不犯愁——大椎穴:
大椎穴归属督脉,有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等作用,大椎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1、舒缓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霍乱、呕吐、风疹、颈椎病、发热、中暑;2、治疗面部色斑、粉刺、湿疹、过敏皮肤、黄疸;3、治疗肩背疼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现代常用于治疗感冒、疟疾、颈椎病、痤疮、小儿舞蹈病等。
声音沙哑不苦恼——哑门穴:
哑门穴归属督脉,有缓解头痛、失眠、精神烦躁、呕吐不止等作用。哑门穴在头顶部后正中线上,第一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后发际凹陷处)(即:当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1颈椎下。后发际凹陷处)
开窍醒神、散风熄风
头重、头痛、顽固性头痛、失眠、精神烦躁、鼻出血、呕吐不止、癫痫、瘫痪等。
感冒头痛好的快——风府穴:
风府穴归属督脉,有缓解治疗落枕、失眠、神经性头痛、项强、目眩、咽喉肿痛、流行性感冒等作用,风府穴位于人体项部,在枕后区,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
散风熄风、通关开窍落枕、失眠、神经性头痛、项强、目眩、咽喉肿痛、流行性感冒、精神分裂症、癫痫、膝盖痛等。现代常用于治疗脑血管病、延髓麻痹、癫痫、精神分裂症等。
即刻减轻头痛感——脑户穴:
脑户穴归属督脉,有缓解治疗头重、头痛、失眠、面痛、枕神经痛等作用,脑户穴位于人体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风府穴上1.5寸,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处。
醒神开窍、平肝熄风。头重、头痛、失眠、面痛、目黄、眩晕、癫痫、项强、枕神经痛等现今常用于治疗头重,头痛,面赤,目黄,眩晕,面痛、音哑,项强,癫狂痫证,舌本出血,瘿瘤。
按摩后顶穴缓解治疗失眠、健忘:
后顶穴归属督脉,有缓解治疗头痛、脱发、目眩、失眠、健忘、癫痫等作用,后顶穴位于人体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5.5寸(脑户穴上3寸)。或当前、后发际连线中点向后0.5寸取穴。
祛风、明目。
风眩、目眩、颅上痛、癫疾、瘛疭、狂走,项直颈痛等。
忧郁烦躁点按百会穴:
百会穴归属督脉,有缓解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低血压、目眩失眠、焦躁等作用;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心,以两边耳尖划直线与鼻子到后颈直线的交叉点(即: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或以两眉头中间向上一横指起,直到后发际正中点。
醒脑开窍
1、主治: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2、惊悸、健忘、尸厥、中风不语、癫狂、痫证、癔病、耳鸣、鼻塞、脱肛、痔疾、阴挺、泄泻等;3、治疗眩晕、血管性头痛、升阳举陷、益气固脱、清神醒脑、增强记忆力。
头晕目眩找前顶穴:
前顶穴归属督脉,有缓解治疗头痛、眩晕、目痛、颜面浮肿、鼻渊、癫痫、小儿惊痫等作用,前顶穴位于人体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3.5寸(百会前1.5寸)
熄风醒脑、宁神镇静。
头痛、眩晕、目痛、失眠、目眩、头顶痛、目赤肿痛、颜面浮肿、鼻渊、癫痫、小儿惊痫等现代常用于治疗头痛、眩晕、目痛、颜面浮肿、鼻渊、癫痫、小儿惊痫。
按摩上星穴缓解治疗近视、鼻炎:
上星穴归属督脉,有缓解治疗头痛、目眩、目赤痛、角膜炎、近视、前额神经痛、鼻炎、鼻塞、鼻出血等作用,上星穴位于人体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熄风清热、宁神通鼻。
头痛、目眩、目赤痛、角膜炎、近视、前额神经痛、鼻炎、鼻塞、鼻出血、癫狂、小儿惊风等。
头晕呕吐找神庭穴:
神庭穴归属督脉,有缓解头痛、目眩、失眠、鼻炎、流泪、目赤肿痛、结膜炎、记忆力减退、精神分裂症等,神庭穴位于人体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神庭穴,清头散风、镇静安神。
头晕、呕吐、头痛、目眩、失眠、鼻渊、鼻炎、流泪、目赤肿痛、结膜炎、癫痫、记忆力减退、精神分裂症等现代常用于治疗头痛、目眩、失眠、鼻渊、鼻炎、流泪、目赤肿痛、结膜炎、癫痫、记忆力减退、精神分裂症。
紧急救命最及时——人中穴(水沟穴):
人中穴(又叫水沟穴)归属督脉,有治疗昏迷、晕厥、牙痛、心腹绞痛、慢性鼻炎、鼻出血、黄疸、腰背强痛等作用,人中穴(又叫水沟穴)位于人体鼻唇沟的中点(嘴唇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界处)
癫狂痫、中风昏迷、小儿惊风、面肿、腰背强痛、昏迷、晕厥、暑病、癫狂、臆语、痫证、急慢惊风、鼻塞、鼻出血、慢性鼻炎、风水面肿、牙痛、牙关紧闭、黄疸、消渴、遍身水肿、霍乱、温疫、挫闪腰疼、人事不醒、心腹绞痛、剧烈腰背痛等。现代常用于治疗休克、癔病、精神分裂症、晕车(船)、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急性腰扭伤等。配中冲、合谷主治中风不省人事;配委中主治闪挫腰痛。
按摩龈交穴缓解治疗口舌糜烂:
龈交穴归属督脉,有缓解治疗牙龈肿痛、齿痛、口舌糜烂、鼻渊、鼻息肉、癫痫等作用,龈交穴位于人体上唇内,唇系带与上齿龈的相接处。
开窍,明目。
齿龈肿痛,口臭,齿衄,处鼻渊,面赤颊肿,唇吻强急,面部疮癣,两腮生疮,癫狂,项强。
龈交穴,现代常用于治疗牙龈肿痛、齿痛、口舌糜烂、鼻渊、鼻息肉、癫痫等。
保养督脉的方法
保养督脉的方法很简单,每天抽出一点时间从腰部往上直推脊柱,搓热,长期坚持能强壮身体。
圣原《家庭中医经络养生培训班》招募进行中……
您也可以!
我们期待您的参与,我们一起共同学习中医经络养生!
登录购物或注册加盟操作指南:
★购买产品养生保健者,请选择“优惠顾客注册”,
★注册代理经营推广者,请选择“经销商注册”,
登录购物或注册操作步骤介绍》》》点此进入
交流互动2。
更多内容请北京看白癜风哪家最好白癜风去哪里治疗最好